弘扬传统文化美德 , 奠定诚信品德之基
当前位置:首页 > 诚信文化

夯实信用体系建设,打造高村信用新模式

来源:中宏网山东时间:2021-01-28

文登区把信用体系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基层组织规范化当中,高村镇积极响应,通过优化信用机制,推广信用应用服务,广泛开展诚信主题宣传教育和诚信主题创建活动,完善奖惩考核体系,进一步提高居民参与信用建设的积极性,形成了信用体系建设高村模式。为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农村治理构筑了持续有力的精神支撑。

严格把关信息上报,确保信息真实有效

高村镇紧跟“信用五进”建设步伐,机关、农村、学校、企业均成立了信用工作领导小组和信用议事会,选拔信用管理员和信息采集员,具体开展工作。自2020年1月份以来,高村镇完成了农村居民信息采集35816条,重点人群信息采集556条。机关信用信息采集录入348条,企业信用信息采集录入184条。镇信用分中心针对上报的信用信息通过走访、电话回访、到场参会的形式对每条信息进行审核,确保无虚报、漏报、瞒报的情况。

开展信用“五进”,建立信用档案

根据信用“五进”“一人一档”的工作要求,农村居民建立个人信用档案25816档,形成居民“信用身份证”,每月信用管理员负责记载居民个人的加减分信息,方便查询。镇机关所有工作人员建立个人信用档案90档,根据《威海市文登区信用“进机关”积分管理试行办法》进行加减分记录,每月按时进行加分申报。信用“进学校”高村镇内学校为每个学生和教职工建立诚信档案284档。档案主要包括学生日常诚信行为、获得的诚信荣誉和诚信评价三个方面内容。企业职工建立个人信用档案853档,企业信用管理员负责每月加减分记录。2020年信用“五进”个人信用档案全部建立完成,方便个人信用信息查询,实行专人管理档案,确保档案管理的规范性和完整性。

加强信用宣传,营造良好守信氛围

信用“进农村”向全体村民发放《做诚信村民建美丽乡村倡议书》,逐户签订《居民诚信承诺书》,结合《威海市文登区农村居民信用积分评价办法》重新修定《村规民约》,打造诚信屋和诚信一条街,通过宣传画、导语、警示牌等形式宣传信用体系建设,给村民提供丰富精神文化活动的场所。现在信用成为所有村里最流行也最时髦的词,大人小孩说、家家户户谈、村村比着干。高村镇的信用体系建设经历了由抵触到拥护,由不理解到主动干,由冷眼旁观到亲力亲为的蝶变之路。信用推动10000余户村民参与“美在我家”示范户创建工作。

2020年高村镇信用体系建设先后在学习强国、人民日报、农民日报、信用山东、今日头条等平台发表了118篇相关经验做法。利用青年志愿服务推动“信用威海APP”下载,下载人数14796人。

创新信用服务模式,多元化开展信用服务

实行“党建+信用”模式。全镇46个党支部牵头成立信用工作领导小组,坚持党员量化积分管理与信用考评深度融合,在居民考评指标基础上,调整完善针对党员的考评办法,把参加主题党日、缴纳党费等党员表现纳入信用考评,信用分就是党员的先锋模范分。

实行“志愿+信用”模式。全镇共成立志愿服务队225支,志愿者5185人,在护林防火、抗旱防汛、环卫一体化等各项工作中积极参与志愿服务,2020年农村志愿服务时长共计75030小时,节省村级零工开支61.6万元。志愿者队伍的建设,与民生保障服务和村级乡村治理相融合,在全镇范围内形成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村里广播一响,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出人出力,清洁村庄环境、美化村容村貌,只要是村里的建设发展,处处都有志愿者们的身影。

为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高村镇内各村均挂牌成立信用便民服务站,实行坐班制,每天有志愿者值班,做到“时时有人在,事事有人帮”。今年以来各村便民服务站开展便民服务1000多次,帮助群众解决生活困难的同时增加志愿者信用积分,在全镇营造了学比赶超争做“有信人”的良好风尚。

实行“机构+信用”模式。镇级成立星级折扣店50家,村级成立暖心食堂18个、信用超市46个、信用便民服务站46个。居民持“诚信惠民证”可以到星级折扣店享受5%-10%的购买优惠,最高优惠达50%;志愿者参加志愿服务的活动时长折算成信用积分,可在信用超市兑换相应物品。目前我镇46个村成功举办信用超市启动仪式并且开展信用积分兑换,7850名村民参与兑换,兑现村级信用基金41.8万元。75周岁以上老人可以在暖心食堂就餐,食堂惠及182名老人,提升了老年人的幸福感,进一步激发了全体村民参与信用活动的积极性。

在高村中学开设“和雅信用超市”,购买1.5万元学习用品用于信用积分兑换,信用星级高的教职工在评先选优、职级评定中优先考虑。

信用积分以及信用超市的开办大大提高了村民参与信用建设的积极性。参加村务活动,可以增加信用积分;参与志愿服务,可以增加信用积分;清除违建乱建,可以增加信用积分;公平交易,钱货两清也可以增加信用积分。信用积分的累加递增,带来的直接好处是能在村里开办的信用超市里兑换信用物资,大到粮米油面,小到牙膏牙刷,这大大增强了村民们参与信用建设的热情和主动性,平日里的懒散不见了,自扫门前雪的意识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有活一起干,有劲一块使,高村镇各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得到了空前的增强。

实行“乡村治理+信用”模式。高村镇政府顺势而为,建立了组织发动更加有力、运转协调更加高效、党民融合更加充分、服务管理更加到位的乡村德治文化建设新模式,涵盖了网格化治理、社会化服务、诚信体系建设等范畴。高村镇制定了《信用体系建设实施规范》《信用“五进”管理规范》《农村居民信用管理规范》《社会成员信用修复管理规范》《农村居民信用信息采集管理规范》《镇村信用基金管理规范》《农村居民信用议事规范》《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规范》《疫情期间信用正向激励和负面惩戒实施规范》《农村居民信用评价规范》《农村星级评审定级规范》等24篇规范性文件,将信用体系建设的各项工作予以规范化、标准化。通过标准化试点建设,乡村治理理念从管理向服务转变、治理方式从传统向现代转变,信用适用领域延伸服务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防火防汛、治理秸秆焚烧和路面晒粮等各项工作,充分利用“联络员+网格长+网格员+村民”自下而上的四级网格体系,实现以信化人、以信养德,提升了村民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道德观念,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培育镇域主流意识形态,弘扬时代新风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升华。

设立镇村信用基金,突出守信正向激励作用

高村镇设立30万元镇级信用基金,并充分发挥信用基金的激励作用,一部分用于镇域信用宣传工作,打造诚信一条街、诚信主题公园等,营造诚实守信浓厚氛围;一部分用于奖励信用工作开展突出的村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疫情期间制定了《高村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信用奖惩工作细则》,运用信用基金奖励疫情期间做出突出贡献的46个党支部和74名志愿者,共计兑现镇级信用基金7.8万元。

经过一年的信用体系建设,高村镇打造了慈口观村、虎山村两个诚信模范村,波浪后村、西藤圈村两个诚信优秀村,在虎山村打造了“信用农场-党建引领志愿服务示范基地”,由镇村志愿者联合认领一块田,形成“耕、种、收”一体化服务模式。

韩家村积极响应党建引领片区建设号召,按照“区域统筹、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共建共享”的思路,整合片区党建资源,增强基层党建合力,激发党员志愿者服务热情为推动产业振兴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由7个村党支部书记组成片区共建领导小组,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实现各村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同时积极探索“以强带弱”的结对互助模式,片区内各村相互带动,在产业振兴、村务管理、村级治理等方面进行经验交流、帮带合作,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实现“组织共建、班子联强,队伍共管、党建联抓”。

目前“信用”已经成为高村镇口口相传的“流行语”。这不仅缘于信用体制机制的完善,还有高村镇“花式创新”信用建设,激发信用建设活力。将信用体系建设贯穿机关管理、乡村治理、学校管理、企业管理各个环节,很多重点工作领域都有信用参与,村风、民风更加和谐,守信氛围更加浓厚。下一步,高村镇将继续加强信用体系创新,学习先进经验,促进信用体系建设全面发展,“高村模式”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