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记者从市发改委信用管理科了解到,为保障失信主体权益,提高全社会信用水平、营造优良信用环境,我市全力以赴帮助企业开展信用修复,去年共完成信用修复474件,指导帮助企业纠正失信行为,重塑良好信用,助力企业健康发展。
信用修复,是指失信主体通过主动改正失信行为,消除不良社会影响,经规定程序,获准撤下“信用中国”网站公示的行政处罚信息,撤销公示后,该失信行为信息不再列为公开披露对象或作为失信惩戒依据。按照国家发改委相关要求,自2019年7月1日起,行政处罚信用修复工作实行信用修复协同机制,即信用修复全部通过“信用中国”网站在线修复完成。
自从“线上修复”开通以来,市发改委积极为企业协助提供修复服务。尤其是去年疫情以来,为防止企业在融资、参与招投标、申报有关重点项目、领取相关补贴、争取各项政策方面受到影响,市发改委加大信用修复力度,从政策宣传、专题培训、修复机制入手,并开辟信用修复“绿色通道”,全程协助企业与国家、省信用主管部门进行沟通协调,尽全力缩短信用修复时间,得到企业一致好评。
去年3月6日,齐河县一家公司因受到行政处罚导致招投标、融资等受到限制,提出了修复申请,德州市发改委第一时间受理,通过与国家、省信用主管部门对接,将原来需要10个工作日的修复周期压缩至3个工作日,于3月9日完成了修复,帮助企业顺利开展投标业务。目前,市发改委探索出了信用修复“1100”模式,即“材料提交一网通、材料有问题的一一电话回复解答、办理过程零跑腿、修复初审每天清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