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市发展改革委牵头,联合市科技局等15部门联合制定印发《关于对烟台市诚信红榜企业实施联合激励的合作备忘录》(简称:《备忘录》),入选烟台市诚信红榜企业可享受包含发改、科技、公安、财政、人社、住建、文旅、卫生健康、应急、金融、税务、行政审批、市场监管、金融监管等相关部门的17类43项激励举措。
“市守信联合激励系统”
提供诚信红榜名单
《备忘录》的印发,是为了贯彻落实《山东省社会信用条例》《国务院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33号)等文件要求,建立健全守信联合激励协同机制,在全社会形成褒扬诚信的强大合力,进一步加快信用烟台建设。
据悉,为做好信息共享与联合激励,市发展改革委将通过“市守信联合激励系统”向签署备忘录的科技、公安、财政、人社、住建、文旅、卫生健康、应急、金融、税务、行政审批、市场监管、金融监管等15个部门和单位提供诚信红榜,并按照有关规定在信用烟台网站更新。
其他部门和单位从守信联合激励系统中获取诚信红榜,执行或协助执行备忘录规定的激励措施,并按季度将执行情况通过该系统反馈市发展改革委。
联合激励机制实行动态管理,市信用办每年定期确定上一年度企业信用评价结果,并根据补评、复评情况对市场主体信用等级实施动态调整。在日常监管中,发现诚信红榜企业存在违法失信行为,将及时通知市发展改革委,一经核实,立即取消其参与守信联合激励资格并及时通报各单位,停止适用的守信联合激励措施。
“通过守信激励,提升守信市场主体的获得感、幸福感,营造诚实守信的营商环境。”市信用办负责人介绍说。
诚信上榜企业
在诸多领域享受绿色通道
16个部门和单位对上榜企业在市场准入、评优评先、资质认定等工作中给予支持激励政策。
“《备忘录》给上榜企业带来的实惠和便利是实实在在的,以发改委为例,免费为企业提供国家发改委认可的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出具的信用报告;实施财政性资金项目安排等各类政府优惠政策中,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等等。”市发改委相关科室工作人员解释说。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表示,企业在办理社保等业务时给予提前预约、优先办理,享受绿色通道。市国资委鼓励有房产出租的市管企业,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向烟台市诚信红榜企业出租。对连续三年被评为守信激励对象的纳税人,除享受以上措施外,还可以由税务机关提供绿色通道或专门人员帮助办理涉税事项。市卫健委也在备忘录中承诺,为企业职工在急诊急救医疗服务方面给予绿色通道,优先提供诊疗服务等。
在资金方面
加大支持力度
2020年部分企业受疫情影响,资金链紧张,这一次市科技局在《备忘录》里明确表示,因受疫情等不可抗力影响“科信贷”贷款逾期的,在金融机构允许延期还贷情况下,可继续按照贷款本金的1%享受信贷补贴。
市发改委优先向国家“信易贷”平台推荐企业。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对有意向的诚信红榜市场主体优先纳入金融辅导范围,由金融辅导队上门进行融资对接辅导。
人民银行烟台市中心支行则将上榜企业记入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作为银行授信融资的重要参考条件;经贷款审查企业资信良好的,在同等条件下,对守信典型企业优先给予免担保贷款。烟台银保监分局则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适当降低利率。
除了享受各种便利政策和资金扶持之外,我市各个监管部门对上榜企业适当减少检查、抽查、巡查比例和频次。
信用“天网”
确保激励措施精准匹配
将联合激励政策落到实处,信用大数据功不可没。
据市信用办介绍,我市先后印发实施《烟台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办法》《烟台市公共信用信息“三清单”》,为公共信用信息的归集、整理、保存、公开、使用及相关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全量归集信用信息,“七天双公示”制度是“信用烟台”平台的重要数据源和有力抓手。我市先后采取会议部署、约谈通报、列入烟台市政府“年度政务督查工作要点”等有效举措,常抓不懈。截至目前,全市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七天双公示”信息归集和公示量806万条,居全省前列。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拓展归集社保、纳税、水、电、燃气以及12类重点人群信用信息,共计6.2亿余条。市发改委与市工信局联合搭建“烟台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平台”,把企业的信用信息数据、金融产品信息数据嵌入到日常的融资供需信贷流程中,为银行机构、担保机构、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供需“一站式”查询服务,为守信中小微企业提供便利普惠的信贷服务,助力解决政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截至目前,共有52家银行机构上线入驻,注册企业约3753家,实现融资金额19.98亿元。
2020年4月,市联合奖惩业务系统完成改造升级,将国家奖惩备忘录嵌入业务系统,通过接口调用方式实现实时动态查询和比对,实现奖惩措施精准匹配。2020年8月根据省里统一部署,我市各级审批大厅接入全省联合奖惩业务系统,累计查询调用量近14万余次。为进一步推广信用应用,市发改委积极发动部门30余业务系统与信用平台数据共享,调用查询量3.1万余次。
让诚信的力量不断生长
为贯彻落实《山东省社会信用条例》《国务院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文件要求,建立健全守信联合激励协同机制,日前,烟台市发展改革委牵头,联合烟台市科技局等15部门制定了《烟台市诚信红榜企业实施联合激励的合作备忘录》,对于入选烟台市诚信红榜的企业实行优先办理、简化程序、“绿色通道”等17类43项激励政策,以在全社会营造褒奖诚信的良好氛围,使诚信主体获得更多便利优惠服务。
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石。健全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对国家治理、企业经营以至个人的安身立命都至关重要。别让守信者吃亏,这不仅是坚守诚信的社会主体的期盼,也是这个社会应该给予守信者的基本保障。此次,烟台16部门联合制定实施《烟台市诚信红榜企业实施联合激励的合作备忘录》,褒奖讲诚信的企业,让他们因诚信而获利,以诚信为光荣,既有助于激励更多企业积极讲诚信,也有利于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
孔子早有言,民无信不立。至于“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等赞美诚信的诗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更是数不胜数。于一个法治社会而言,契约精神与诚信意识是维系经济社会有序运行的基本理念。对于企业而言,诚信则显得更加重要。很多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都会将诚信放在首位,当作企业的基本道德和操守,严格遵守,一诺千金。因为诚信,不仅关系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也关系到公众的生活便利和满意度。如果企业重诺守信,在生产经营中,注重质量,诚信经营,遵守法规,恪守规则,履行约定,消费者自然满意,企业方能长盛不衰。反之,企业如果在生产经营中投机取巧、弄虚作假、言而无信,那么消费者必将反感,企业也就失去了信任,失去了生存的基础,这无异于自断前途。
当然,诚信不是自然生成的,讲信用更不能只靠个人良心发现。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要求“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失信约束制度构建诚信建设长效机制的指导意见》,烟台市也曾出台《烟台市建立诚信“红黑榜”发布及联合惩戒制度工作方案》,发布诚信“红黑榜”等,致力于以制度力量培养诚信自觉。依托这些政策和举措,虽然我们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总体来看,信用体系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仍有不小差距,一些失信行为仍时有发生。归根结底还是制度设计有待进一步完善,真正做到让守信者一路畅通、让失信者寸步难行。
此次,烟台16部门联合制定实施《烟台市诚信红榜企业实施联合激励的合作备忘录》,完善以奖惩制度为重点的社会信用体系运行机制,健全守信激励机制,对守信主体实行优先办理、简化程序、“绿色通道”等激励举措,正是在立足整体社会环境的基础上,通过有理有力的奖励,培养人们的契约精神和诚信意识,培育健康的、积极的诚信土壤,构建合理的、合法的诚信氛围,树立正确的、正规的社会风气的不懈努力。我们也希望在这样的制度设计下,每个人都能在点滴生活中形成诚信自觉,也让诚信的力量不断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