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文化美德 , 奠定诚信品德之基
当前位置:首页 > 诚信文化

四平市强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助推营商环境明显改观

来源:四平市政府时间:2021-01-26

推广“信易贷” 平台 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一是建机制,把“信易贷”平台推广应用纳入重要日程。四平市政府与省内17家金融机构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扩大在平投资近1000亿元,下发《关于推广应用信易贷平台支持市场主体线上融资的通知》等指导意见,建立每月统计分析解决问题工作机制。二是强信用,把企业信用无形资产转化为有形价值。加强诚实守信教育,组织开展企业信用信息归集、企业信用修复、A 级纳税人提升、优秀诚信企业评选和特定信用信息归集整合等系列攻坚。2020年以来,全市归集企业信用信息超1.1亿余条,A级纳税人同比增长37%,归集4类特定信息10万条,高质量信用数据支撑激发了银行授信积极性。三是抓调度,把中小微企业获得感作为最高标准。召开业务培训会25次,确保企业、金融部门工作人员熟练使用“信易贷”平台。制定银企对接标准,确保对接率100%。鼓励金融机构完善信用类融资业务审批流程,缩减办理时间,提高融资效率,降低融资成本。四是重考核,确保“信易贷”平台始终高效运行。综合评估银行与市场主体的对接率、成功率和授信额,县(市)区和行管部门积极组织市场主体入驻平台。依托新闻媒体、政府网站、政务大厅、银行网点等方式加大“信易贷”宣传解读,确保平台高效运行。截至2020年12月10日,全市73180户市场主体入驻平台,成功授信693笔53.54亿元。

强化信用承诺应用 营造中小微企业守信氛围

一是实施主动公开承诺,企业开办时限压缩至6小时以内。通过主动申报信用承诺,体验“零见面、网上办,零证明、减材料,零成本、没费用,零等待、马上办,零跑动、送上门”的“五零”创新服务。实施以来,18户企业从申报承诺、刻制印章、银行开户、颁发证照到送达,全程用时由原来3个工作日压缩至6小时以内,有效降低企业经营门槛,压减时间和成本,激发市场主体创业活力。二是广泛实施告知承诺,工程项目审批效率大幅提高。在工程项目审批领域,广泛推行政府定标准、企业或个人作承诺、过程强监管、失信严惩戒的审批机制,实行立项用地规划许可、工程建设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四个阶段审批。2020年以来,全市受理工程项目276件,办结238件,审批时间从200多天压缩在81个工作日以内,最快30个工作日以内。三是积极实施容缺承诺,打造“无证明城市”。采取容缺承诺、数据查询、部门核验等多种方式,推行“无证明”办理政务服务事项。“无证明城市”改革以来,全市“无证明”办理事项38323件,减少企业和群众跑动10万次左右,节省办事成本50万元以上,实现减证便民向无证利民升级。

围绕国家监测指标 全方位推进信用体系建设

一是完善信用制度体系。制定统筹指导性文件8个、行业性和领域信用制度30多个,全市统一的信用制度框架体系基本形成。二是加强平台网站建设。市信用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和“信用四平”网站实现信用信息数据归集、公示、查询、共享、应用等功能。每天更新信用新闻5条以上,共享“双公示”“信易贷”等平台,组织开展“十佳诚信企业”“十佳诚信市民”评选,为“四平好人”评选等提供信用信息核查。三是拓展“信用+”应用领域。探索和应用“信易批”“信易医”“信易阅”等6个“信易+”产品,“信易医”为获得“诚信市民”等荣誉称号的个人在定点公立医院享受特色信用诊疗服务,开展的“信用+维权”让矛盾化解在法庭外。四是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制定《关于全面开展以信用为基础的分级分类监管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指导部门和地区开展信用监管工作。强化事前监管,做好市场主体的宣传教育和主动承诺,在“信用四平”网站公示信用承诺2.3万个、行政许可2.1万余条。强化事中监管,制定各行业领域分级分类监管制度17个,在四平市试点的行政检查备案综合智能管理系统已全面应用信用监管。强化事后监管,在“信用四平”网站公示行政处罚信息,已为500余户失信企业进行信用修复,联合惩戒9家严重失信市场主体。